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的起源?
先贴一张在澳洲的种族分布图,来自澳洲统计局官网。 澳洲总共2500万人口,亚洲裔18%,阿拉伯裔3.6%,中东/非洲裔4.9%,欧洲裔70%。这已经超过了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是国际移民,而其中一半是过去十年内移民过来的。
从历史上来看,澳洲本来是没有多少亚裔和欧裔移民的(白种人大都来自英国和美国),所有白人几乎全是殖民者后代。这里说的白人当然是指西方人,不包括希腊、意大利等南欧民族或者斯拉夫族的白人。因为殖民者主要是英属澳洲联邦的公民,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澳洲公民权扩张到了包括原加拿大殖民地居民在内的英美后裔,第二次世界大战又增加了大批犹太移民,战后又加入了很多欧洲、地中海和东欧国家的移民,比如说希腊、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民族。
这些新移民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各州以及首都堪培拉,因为他们可以享受更高水平的福利,并且比较容易找到工作。在西部各州特别是西澳和新南威尔士州则相对较少,因为这些地方经济发达,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很高,但新移民很难适应当地的生活要求。 所以简单来说就是一战和二战期间欧洲的战乱以及战后的经济危机使得西方国家疲弱,大量亚非移民涌进原先以白人为主的国家寻求发展和生存的机会,尤其是中东和非洲国家;而在澳洲这样的地方,由于天然条件优越,没有战争破坏以及严格的边境政策,对于移民的吸纳能力很强。
虽然白种人占多数,但是澳洲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多元文化社会了。
澳大利亚的早期开发以引进英国移民为主,20世纪以前,除19世纪中期曾有大量中国人参与金矿开采外,几乎不存在其它族裔的移民。一战前夕,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通过了“白澳”政策,禁止有色人种移民,澳大利亚的人口构成基本保持“大和同”的局面。后来,为了加强本土的劳动力,政府通过了接收外国难民的计划,首先接纳的是来自东欧的犹太难民。二战后,这一范围逐步扩大到东南亚以及地中海沿岸国家。到60年代末,澳大利亚的外来移民超过了150万,大约是1945年的7倍,澳大利亚政府正式废除了存在了五十多年的“白澳”政策,承认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并提出要建设一支多民族的劳工队伍,多元文化政策初步成形。
1973年,澳大利亚工党政府上台后,正式确立了以多元文化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移民政策,于1975年在政府内设立专门负责推动和实施多元文化政策的“多元文化及难民安置协调委员会”,后又成立“多元文化及小语种秘书处”,负责实施“维持和加强社区文化的保存和表达”,使“讲非英语语言的澳大利亚人能有效地使用英语”,以及“促进澳大利亚人尊重有民族和文化差异的个人或群体”等三项基本国策。同时,政府还出资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如出版民族刊物,开办民族广播,兴办民族小学;政府内部配备通晓各种非英语语言的员工,并设立大量文化中心和咨询服务机构,对少数民族提供全方位帮助。多元文化政策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和谐,消除了社会隔阂,促进了社区安全。此后,历届澳大利亚政府都将推行多元文化主义作为基本国策。
随着90年代亚洲移民的大量流入,澳大利亚的民族和文化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居住在澳大利亚的少数民族已超过总人口的20% 。多元文化主义已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文化、主流价值观。多元文化政策的实施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而且对提高澳大利亚的国际影响力也产生了积极作用,澳大利亚因此而成为了一个移民青睐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