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申请香港大学ib?
这个我比较有发言权,因为去年刚好拿到了UIC和港大的offer(UIC的offer是1月份拿的,当时还不知如何备考),最终选择了UIC。 uic对内地生的录取标准相对而言是比较高的,在2020年uic的面试中,所有申请人当中被录取的只有65人(最后只去了37个),而其中来自北师大实验学校的就占了49个名额(其他学校如人大附中、南开中学、成都七中各有2个名额),可见其对中国内地学生的录取比例之低。 而在这些被录取的学生之中,又以Alevel学生居多(87%,也就是将近一半)。对于IB体系的同学来说,只有6人的录取得比较意外,其余的全部都被拒。由此也可以看到UIC对Alevel同学的偏爱。 我自己本身也是学Alevel的,在准备阶段也看了很多关于IB和Alevel的文章,因此对这两者的区别还是有一定的了解。
从课程角度来讲,Alevel的课程设置要比IB容易一些,因为它没有必修科目,所有的科目都可以自主选择;而从难度来讲,IB比Alevel要难一些。 因为我不知道题主目前处于哪个学习阶段,所以不能给题主推荐具体的学习计划(如果题主愿意讲一下具体的升学意向,比如说想申什么专业的话,是可以给到一些有针对性计划的)。但无论是学Alevel还是IB,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预习工作,不然到了开学之后就会非常被动了。
以我当初的经历来讲,虽然我的目标院校是UIC,但到了初三最后阶段,我已经把目标转向了港大(因为UIC最终没有拿到offer,而港大却给了我con-offer,而且不用多读一年预科)。于是我从高一开始就着手准备港大的入学考试,英语和政治两科都是提前半年左右开始刷题目。数学则是到了初二下学期才开始练题。 (ps. 我是福建考生,英语和政治是考卷卷形式,数学是试卷+大题的形式) 除了三门主课以外,我个人不推荐再学习别的科目了(除非你有充足的心理准备要在高三最后阶段同时准备五门功课)。因为时间真的已经很不多了——在我高二那年,共有5次考试机会(含两次学校测试和三次统考),每门科目每次考试都有固定分数要求,如果任何一次不过关,那就得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