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生辛苦吗?
老学姐来答一下! 美国大学一般分 quarter 和 semester 制度,部分私立文理学院是 quarter 制,部分州立大学实行 semester 制度, quarter 制度每个季度修四门课,一年修十二门,一个学分为一门课程,必须修满 120个学分才能毕业(当然有一些学校可以选更少的学分毕业,比如威斯康辛麦迪逊校区就可以只修90个学分);而 semester 是半年修四门课,一学期修两门,一年半到两年才需要修满120个学分。但无论哪种制度,最终需要的总学分是一样的。
我读的大学是 quarter 制,所以谈谈我对这个制度的了解。以数学为例,数学系除了 math major 以外的人需要上 prerequsite (也就是先修课的意思,不是必修但是要学),这些课上完了,老师才会让你进入真正的 math course(s). 以本科四年制为例,一般学生会在第三年(quarter system 的第二学期)结束的时候修完所有 prerequsites,这时候如果学生想换专业的话,通常是可以的,只要新的专业所需要的总学分(包括数学和专业课所要求的学分)能够在毕业后四年内修完即可。也就是说,在第一年或者第二年的时候,如果学生已经修够了大部分的 math prerequsites 而只剩下少量的总学分没修,那么从第三年开始,学生就可以选择不修剩下的总学分了,因为最后拿毕业证的时间点不会改变。这样算下来比起那些必须把总学分一次性修完的同学就要轻松很多了——不需要挤在最后一两年内完成所有课程的考试,而是分散在各个学期,平均压力。
不过,虽然 math course 的内容相对简单,只需要理解和记忆再加上一些简单的应用和练习,但是它的考试难度却是不低的,都是选择题加大题,题目难度很大,经常会有同学考砸了然后哭丧着脸对我说“我真的不喜欢这门课”… 除了数学这样的基础课外,其他的专业课就因人而异、因学校而异了。有些学校的部分课程设置得很容易,比如我学经济的时候,有的课只需要期末考试前一个星期准备就可以轻轻松松考过,这种课程当然是容易拿高分的,但是意义不太大,这种功课对于今后走进社会又能有多少帮助呢?而有些学校的理工科可能就需要做大量的练习题和复习往年试卷才能通过,分数自然不高,但是这些知识的确很难啃并且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