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读的博士会不认可了吗?
现在很多国内学生都喜欢出国读博士,然而最近国外很多大学的教授表示,他们很担忧中国大批量赴美读博士学生的科研能力。
在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国际高等教育中心举办的2015国际学术交流大会上,各大学代表纷纷发表自己对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看法和意见。梅隆大学化学工程系田中进一教授在发表对日本化学教育国际化的看法时提到,亚洲部分国家的大学正在不断输出大量符合欧美大学入学标准的“优秀的”学生,但这些学生却未必拥有开展独立研究的能力。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教育学院院长约翰·弗雷泽(John Fraser)发言则关注亚洲学生赴欧美就读本科的问题。他表示,越来越多的亚洲青年将初中或高中毕业后赴欧美学习艺术、人文科学、商科等专业,放弃在亚洲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对此,弗雷泽认为,西方大学教育无法提升学生的“竞争力”(competitiveness),学生最终能胜任的工作与在大学所学习的内容大多关系不大。
对此,中国高校方面又有不同的声音。去年在北京大学召开的第六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上,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皇家科学学院院士、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数学系主任丘成桐教授指出,中国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懂得如何考试,并不具有创新能力。“在西方大学,学生的论文几乎没有人看就过了,这也是西方创新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很多中国学生即使拿到文凭,也不了解那一专业真正发展的历史,没有具备一定厚度的基础知识,未来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丘成桐教授说。
对此,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田中进一教授表示,近年来日本已经改变过去重视知识和技术的培养传统,开始建立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养成机制,日本大学生的研究、发掘和创新能力正在不断提升。
日本经济产业省2014年12月发布的一份国情报告中,截至2013年度的10年间,中国赴日攻读博士课程的学生人数从4887人增加至7785人,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与此同时,毕业于日本国士馆大学国际学校的专业教授新见正则介绍,日本文部科学省最近对从事高等学术教育的中国公派留学生的调查显示,中国学生普遍在来日10年前的学期间,就已经在掌握基础的西方用语及专业知识,很多学生进大学之后便“很难再学到什么新东西”。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博士、数字医学中心负责人阿里·巴蒂(Ali Bade)说,欧洲和美国的大学更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给出具体解决办法。“学生们拿到文凭后,应该已经掌握如何找出问题并解决它们,这是他们未来工作或从事新研究的核心竞争力。”巴蒂教授说,西方大学尤其重视将理论用于实践,这些在纸面上的知识都来源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