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在山东做了哪些?
在20世纪中叶,德国是中国的敌对国家,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才最终击败德国。但在21世纪,德国则成为中国的密切合作伙伴。特别是在中日关系较为紧张的时期,德国常常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2015年,《中日德战略合作宣言》达成,中日德合作进一步得到完善。同时,中国也对德国做出了巨大的回报。中国如今已经是德国内需的重要注入者,而中德的全方位合作更是促进了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就在去年,德国和欧盟各国还在抵制中国对德国的“经济侵略”,认为中国制造了太多的负面效应。但仅仅一年之后,德国就宣布将会与中国合作建设一个2250公里的超级高铁,预计设计时速为500公里。该项目预计投入50亿欧元,中德双方将各出资一半。而这还不是德中关系最好的时候。
德国现任总理默克尔将于下周结束自己的执政生涯。而在整个默克尔时期,德中关系取得了飞跃的发展。据统计,从2008年到2016年,中德双边贸易额由1762亿欧元增长到5044亿欧元,增长了将近4倍。在2017年到2018年,又增长了6%。但这还不是最令人瞩目的。
在2013年到2017年期间,中国对德国的直接投资从161亿欧元增长到348亿欧元,增长了1.5倍。而考虑到德国在欧盟内部所占据的重要性,德国一旦在何种领域与中国关系恶化,很可能会带动德国与欧盟各个成员国的全面对抗。但这一趋势却在2019年迎来了逆转。
今年8月德国《经济周刊》报道,德国即将宣布取消中国投资禁令。禁令取消,中德关系将更进一步。但德国为什么要取消对中国投资禁令呢?一方面,德国需要中国的GDP增长。根据之前所提到的,德国在2013年到2017年中,对中国增长了1.5倍。而德国国内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如果继续排挤中国,恐将迎来更多国内经济问题。
另一方面,德国为了欧洲的团结。如果德国一直排挤中国,将会严重威胁到法国的马赛和南特的炼油厂,还有荷兰的发电厂。而法国已经公开要求欧盟委员会修改外资规定,使欧盟不脱离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的决议。如果德国继续坚持排挤中国,欧洲联盟很可能就会破裂。
当然,中国对德国做出了巨大的投资回报。中国的家电及电子产品占领了德国市场的一大半,而汽车产业及航空业的国产化率也开始逐步提升。特别是现在,中国正在积极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接轨。特别是在山东地区,中德两国已经形成了多个合资工厂,中国已经逐渐承接起了德国的汽车巨头们在中国的转型。
可以说,中德关系已经超越了一般性的国家关系,已经开始进入了全方位的高度合作阶段。而接下来,中德关系会进一步发展的好,还是进一步变得坏,还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